【今日头条】让“家务事”不难断——忻州中院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效果好
“谢谢法官的温情调解,挽救了我们这个破碎的家庭!”
不久前,忻州中院家事审判合议庭调解了一宗离婚纠纷案,夫妻双方在法官的耐心劝说下,放弃了离婚的念头,二人从归于好。离开法院那一刻,夫妻二人对法官再三致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忻州中院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改革探索,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与忻州市检察院、忻州市综治办等十四家部门单位联合签署了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将家事审判改革的模式创新与物质保障相结合,积极建立了家事案件全程调解机制、群众诉讼福利制度、家事调解员和调查员制度、心理疏导制度、家事案件审理规程等机制,实现了家事案件审判质效的稳步提升,让当事人在家事审判中切身感受到法院和法官的“温情”。
贴心才能温馨
“家务事”难断,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当事人心里。为让家事审判更加温情,尽量贴近当事人双方内心感受,体现特殊司法需求,拉近法官与当事人距离,力求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每次审理离婚案件,法官都会要求当事人提供婚礼录像等视频资料和结婚照、全家福、儿时照片、与父母合影图片资料,以便在庭审时展示,勾起当事人的美好回忆。针对不同的案情,张弛有度,给予双方一定的矛盾缓和期、感情和好期、跟踪调解期等。
对传统的审判法庭布置模式进行大胆改进,以家庭责任担当、亲情维系、宽容理解等为内涵,对审判法庭进行“家庭化”装修、装饰和布置。审判桌以“家”字造型放置,审判员的圆弧桌和当事人对向而坐的椭圆桌寓意家事审判的宗旨——“用心审判,让亲情归港。”电脑、沙发、饮水机一应俱全;中国传统元素镂空花格点缀其中;只设审判员与书记员席,不设原、被告席,以房子造型制作的“丈夫”“妻子”等席卡,佐以家庭种田歌的方式标明当事人关系,体现司法的宽容、包容,构建浓郁的“家”的温馨氛围,只为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尽可能修复情感、弥合亲情、消除对立。
家事调解室,以家和万事兴之“六和”为主题。避风港(母婴老人休息室),用舐犊情深营造温馨的心灵港湾。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心理测试软件和沙盘游戏器材,针对性地采取心理疏导和干预,促进纠纷妥善化解。
有底蕴才有底气
法律的功能毕竟有限,再详尽的文书也难厘清剪不断的恩怨,和谐的亲情需道德力量维系,忻州中院着力打造家事审判特色文化,贯彻潜移默化的图文宣教,为当事人上好“无声”的第一堂课。每个家事案件,当事人都会收到中院特色的 “一三一四”,一表是“子女抚养裁判要素审查表”;三信是“庭前一封信《致即将单身的你》,判决送达时一封信《致已经单身的你》,判决书送达后一封信《致亲爱的宝贝》”;一书“离婚证明书”,该离婚证明书附有法官寄语;四问“第一问:你们深入沟通过吗?第二问:非离不可吗?第三问:做好离婚的准备了吗?第四问:诉讼离婚,你了解吗?”,把和文化贯穿审理全过程,很多当事人就是被信的内容所感动,主动接受调解。
同时,借力“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浓厚忻州文化底蕴,打造特色家事审判文化长廊。整个文化长廊以“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中华民族传统八德为基调,以“孝道传承”为主线,融合和合之道、千古家训、名人家风、审判文化、法官讲法五个主题,在设计风格上选择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圆柱、花格和飞檐元素营造家的氛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当事人宣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父慈子孝、夫敬妇爱、兄友弟恭等传统家庭美德和价值观念。
走出去才更有效
审理一个案子不难,如何让更多的家庭自觉懂法、守法、用法,维护家庭和谐,是忻州中院家事法官们不断探索解答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提升群众法律素质,家事法官们走上街头,发放宣传材料和读本,增强民众法治意识;送法进校园,关爱儿童成长,传承中华孝道;为环卫女工开设普法课堂,以案说法,增强维权意识;回访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案件当事人,让“家法”走出去,让“法案”成为社会教科书,让“法言”融入家庭。
喜报!忻州中院孙建新法官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卫士”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xzzjfy